论文《多媒体技术在红木文化的应用》-仁创编译转载

  • 2021.04.16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sci期刊推荐资讯。

  摘要:文章从红木文化的有效传承途径出发,研究文化传承与多媒体设计融合的应用及意义,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红木相关主题交互媒体成品,对之后非遗文化结合数媒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红木文化;多媒体设计;数字媒体;交互设计

  当今社会,面对各国逐步走向多元化,作为国家思想根基的传统文化更需要受到重视,因为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需要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保留住原有的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应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然而生活环境的变化、传统工艺耗时长、收入低、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大大缩小了非遗项目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红木匠心》作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结合传统的博大精深与科技的高综合性,使传统文化不再是人们眼中的“过时”的旧文化,而是富有时代的气息、顺应发展的新产物。而拥有悠远历史渊源的红木文化,因其红木制作技艺的独特性与制作过程的复杂性而使传播发展任重而道远。

  1研究现状与背景

  1.1红木文化发展传承现状

  红木工艺、类型以及韵味都取决于工匠的构思与设计,团队通过调查走访,发现:1)红木家具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且目前红木产业普遍存在雕刻工匠缺口,生产设计人才短缺。2)鲜有人能够能突破固有模式,大部分工匠只会对产品进行复刻,进而造成了红木产品缺乏创新力。甚至出现为“创新”而制造出错误的红木家具的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缺少良好的红木文化底蕴。故民间艺术创作生产人才需求迫切。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发重视保护,红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1]。大涌镇以红木雕刻艺术成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首个红木家具雕刻传承基地在2014年建成;在教育领域中,非遗传习所和生产性保护基地等平台的建立激发了新一代的学习兴趣。

  1.2新媒体时代交互媒体的应用

  国内大部分红木博物馆、展示馆,如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淄博福王红木博物馆等,大多以实物加文字或语音讲解的形式对文化进行传播,只有极少数博物馆使用了电子设备等进行交互,但由于设备使用年数较长,内容不够新颖,进而在推广红木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部分问题,如内容范围较少、使用过程中报错、环节重复使用户失去兴趣等。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多个项目如ARCHEOGUIDE项目、美国记忆项目以及数字罗浮宫项目等均采用了高技术的数字化技术,使用较先进的数媒技术有利于对文化进行多方面的复刻,进而立体地在用户面前展现文化的内容,在保存和传播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从对国内外文化的推广手段可以看出,国内红木文化的数字化技术方面还是一个很大的空白,所以利用素材制作数字媒体交互程序,对红木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2应用目标

  2.1利用数媒存储红木技艺

  数字媒体是一种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和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种载体可以快速显示数字化的字符、图形、图像和其他图像[3],并且具有传统存储方式所不具备的快速、海量和即时的特点。本作品使用数媒手段记录红木技艺的选材制作等工序,将红木博物馆从传统的保存物品的状态慢慢转化成活态的保护状态,完成从实物静态展示到制作工艺流程等动态传承的巨大转型[4]。通过综合的体验,让参观者感受红木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体验中产生情感认同,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2.2利用数媒制造文化创意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以软件、影视作品等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例如一系列漫画书籍被拍摄成动画、文化被拟人化设计出来等。红木技艺文化同样也可以进行转型,例如,拍摄红木发展大电影、制作红木相关游戏程序、设计红木产品卡通形象等。以天津“辛家班”的发起人辛全生先生为例,拍摄多个制作红木产品的视频配以讲解等,简明可观,便于有兴趣的人学习,同时加大红木文化的宣传力度,借此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的数媒保护方法。

  2.3利用数媒转换文化展览方式

  博物馆、展厅等是红木相关信息的汇集地,亦是较适合传播红木文化的区域,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改变以往的文字、图片以及单调的物品展示的方法,如:线下设计交互触摸屏设备并配合语音讲解,可以在展现信息的同时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与了解程度,线上设计3D数字展馆让游客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云”体验游览的乐趣。

  3内容框架

  首先以花几的三维组装复原动画演示为启动画面,由此呼出主题。然后进入“红木匠心”主界面。作品构思主要以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线,从溯源工艺发展历程、体验了解制作过程、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如图1系统功能框架图所示,该作品以“历史”“工艺”“传承”三个板块为主体。历史板块以长图的方式记录红木制作技艺的历史发展过程,用户可以移动鼠标位置来控制长图的移动方向,也可以通过鼠标的位置来控制移动速度的快慢。工艺板块主要以交互游戏的方式使用户体验制作红木的整体过程,用户通过点击、拖动、匹配等交互方式,从设计图纸、挑选合适的木材出发到打磨上蜡并成功做出作品,深入了解制作细节,体验红木制作过程之乐趣。传承模块以情景带入的方式,在一个简短的视频后,这位传授技艺的红木师傅辛全生先生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描述自己作开办“互联网大讲堂”的真实经历,并以多种方式引导用户进行以交互形式为主的测试,使其达到体验式学习的效果。

  4交互实现与技术应用

  本作品的制作过程使用了多平台对素材进行加工。讯飞开放平台进行音频录制并使用AdobeAuditionCS6进行剪辑;平面设计以及图片加工的部分使用AdobePhotoshopCS6、AdobeFlashProfessionalCS6、Canva平台;快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在多素材的基础上,使用AdobeDirector12.0软件进行集成以及编写代码实现多种交互手法。在本作品中,交互主要是由Lingo语言作为脚本开发实现的:在历史模块中,将红木家具的发展史滚动展示,使得发展史的呈现犹如走马灯的形式,从而激起受众的兴趣。存在的算法为:在帧脚本编辑窗口输入代码,通过判断精灵的水平坐标来判断此长图是否达到左右端点,并通过函数得到鼠标的横坐标并利用其计算移动速度与方向,以此来顺应用户的想法达到一个便于用户浏览长图的效果。传承模块则是采用小型文字游戏的交互手法,对用户进行技能测试从而起到让用户学习的效果,如图2传承模块中在模板与正品如意之间找不同,用户找到一处不同,就会亮起一盏灯,循环往复,直到找到所有的不同为止。存在的算法为:用户累计找到几处不同就对应亮起几盏灯,不论先找到哪一处不同,首先亮起的永远是第一盏灯,依次为第二盏、第三盏,不存在某盏灯与找不同的位置对应的情况。工艺模块中把红木制作流程化为较简单的交互流程,在背景音的提示下,用户操作作品制作自选的红木家具,如图3工艺模块中在工具配对,存在的算法为:在物件匹配没有全部配对完成的前提下点击画面右上角的提示按钮,就在未匹配成功的器具上选择一个器具进行高亮以此起到提醒的效果。如果物件匹配全部完成,就跳转下一页。音、形、影是多媒体作品强大感染力的体现,声音的加入可以为作品增加一定的色彩。作品使用了Lingo语言控制声音通道、声音角色来实现对声音的有效控制,采用了古风背景乐渲染内容,结合文字配音与按钮提醒,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需要操作的内容。

  5创新设计

  素材实拍体现原创性。大部分实物图均由团队自主拍摄。所有界面设计均由团队结合基本元素加工设计和创作而成。同时在素材加工的过程中注重材料蕴含文化的渗透性,贴近主题的同时保证统一性。在进行交互设计的时候,设定主色调与几组色彩搭配,营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来展示出视觉意境,形成有效的传播信息形式[4]。在整体页面设计时,从内容简洁性、布局合理性等几方面来设计,同时运用了古风的符号、元素作为指引。例如:采用传统乐器演奏古风乐作为背景音乐,画面中融入了竹、墨等元素,圆形窗格结合“红木匠心”打造和谐感,如图4红木匠心。在进行交互设计的时候,还考虑到方便性、多样性。提前预设用户,避免由于过于技术化而使得用户无法接受。利用了Flash软件将动态效果与背景融合,可以丰富作品的视觉。例如:在工艺板块,通过左右摇晃的箭头表示已成功完成此操作,可以进入下一页面;所有按钮都设置了鼠标移动到其上面就会放大的效果,让用户得知此按钮可以进行交互。同时,在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后程序会立即给出反馈,如点击后跳转页面、跳出对话、移动物件后进行相应的动画展示等,若用户的操作或选择出现错误将出现错误音效。作品的所有交互手法设计都考虑到应用环境,全程对用户进行提示,以避免出现因为不知如何操作而丧失兴趣的情况。以传承与发展为目的,面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才需求迫切的现状,作品将“传承”作为三大模块之一,以真实木工传承人物——辛全生为背景,将用户带入设定背景,作为“辛家班”的一员,让其通过游戏交互感受红木文化的独特魅力。

  6结语

  红木技艺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并发扬它的优秀部分。传播形式虽多种多样,但是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手段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文化融入数媒的传播手法已成为传播速度快、效果强的主要传播手法,本团队已基于文化与数媒相融合的策略制作出红木文化交互程序,希望可以通过此程序促进红木技艺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荣.从红木文化谈中国传统工艺思想[J].中华手工,2018(Z1):18-21.

  [2]黄震宇.大涌传统红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00(3):207.

  [3]林中一.从保护和推广的角度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以东巴木雕为例[J].戏剧之家,2018(33):226-227,241.

  [4]尹静.博物馆体验式展示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作者:徐颖 陈郁欣 顾振宇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sci翻译润色,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